貴陽汽車借款繁忙的市西路
  金黔在線訊(本網記者 柴睿 林童 趙曌)“29元褐藻醣膠一樣,樣樣29元。”下午2點的貴陽市市西路批發市場,叫賣聲不絕於耳。
  市西路從來都是人來人往msata,擁擠的街道上,不時傳來“讓一下,讓一下”的喊聲,回頭就能看見扛著比自己體積大上一倍的人在人流中穿行,就算在寒冷的冬季,臉上也會掛著汗水。他們就是農民工,在貴陽,有時候他們中一部分也會因為自己的勞動工具被人稱為“背篼”。
  正燒烤在搬運貨物的搬運工
  全憑體力每襯衫天搬2-3噸貨物 掙不回一家人的開支
  粗糙乾燥的雙手,黑瘦地臉龐上帶著生澀尷尬地微笑,這是搬運工劉宗文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。今年51歲的劉宗文算得上是市西路的“資深”搬運工了,十幾年前,從四川廣安老家來到貴陽後,便一直在這裡乾搬運工。
  下午3點多,劉宗文上完一車貨,工作暫時告一段落,就先回到出租屋裡休息。劉宗文是個愛乾凈的人,出租屋中不算凌亂,打開電視機看會節目後,他就自顧自拿出妻子和小孩的照片,靜靜地看著。這是他每天最溫馨的時候。
  出租屋是用木板隔出來的,不足6平米,一張單人床和一些必備的生活用具幾乎占滿了所有空間。劉宗文告訴記者,旁邊還有三四戶人家,也是這樣隔出來的出租房,他們都和自己一樣的市西路批發市場搬運工。
  勞累一天在家中小做休息的劉宗文
  相比較有些打零工的搬運工,劉宗文有一份相對“穩定”的工作,每天給物流公司裝卸貨物。一般情況下,物流公司的貨車會在凌晨2、3點到達,而他一天的工作也就從這時開始。“必須在早上8點左右商家開門之前把貨下完送過去。”上午將貨送完之後,一般都接近10點,稍做休息,便又接著找活乾。
  劉宗文送貨的工具是一輛板車,“每次可以拉四、五百斤的貨物。”劉宗文告訴記者,一包200多斤重的貨物,他每天要拉二、三十包,總重量接近3噸。有時候送貨碰到需要上樓的,只能靠背,“每次背200多斤吧。看遠近,遠的話10塊,近的話5塊。”由於長年負重,劉宗文已經有些駝背,這讓本就不高的他顯得有些佝僂。
  正在搬運貨物的搬運工
  閑聊中,記者得知,一人租住在貴陽的劉文宗,在安順平壩的家裡還有妻子和孩子。“想家人不?”見貴陽簡陋的“家”里只有他自己一人的生活必需品,記者問到。他咧嘴一笑:“咋不想呢,但也沒辦法,他們來這花錢更多,要省錢只能分開住。”
  大部分時間一個人生活的劉宗文開支很簡單,每月賺到1000多塊錢,給家裡寄回500-600塊,房租200多塊,剩下的300來塊就是自己一個月的全部“生活費”。“確實不怎麼夠花。”他顯得有些無奈。
  貴陽最近的溫度已經接近零度,劉宗文每天開始工作的凌晨兩三點是最冷的時段,而就算是白天走在人流中的他,衣物也顯得非常單薄。劉宗文說,自己已經有十多年了沒換新衣服了,冬天就兩三套換洗的衣服,“還沒穿爛呢,還能頂。”在劉宗文看來,靠體力謀生活,寒冷到不是最大的問題,雙手縮在袖子取暖已成為了他的習慣動作。“實在不行,空閑下來的時候撿點柴火點燃取暖,堅持下,熬不住也得熬。”他說。
  背80斤貨物走2公里的路=15塊錢
  作為已經有固定物流公司搬運工,劉宗文已經算是好的了,至少收入穩定,而在市西路有相當一部分搬運工都是流動作業,生活更加艱難。因為他們都會背著一個背篼攬活兒,也被人習慣性地稱為“背篼”。
  下午3點,在市西路的一個地下商場,在這個相對避風和“溫暖”的地方"背篼"周順英終於等到了商戶打來的送貨電話。“這是今天的第2趟活兒。”她有些激動,因為在整個上午,她只掙到5塊錢。她告訴記者,最低的一次,自己一天只掙了10塊錢。
  周順英扛著沉重的貨物與貨主聯繫
  周順英拿著寫有送貨信息的小紙條,先來到指定的一個商鋪取貨。要送的是兩包衣服,大概重50多斤。周順英將貨物放到背篼上,“靈敏”地穿梭在七拐八拐的地下商場,很快,她來到另一家收貨商鋪。這裡接的的貨物比已經背在身上的那件還重,大概80多斤。“一趟送兩家貨,划算些。”她擦拭了下額頭上的汗珠後,迅速地將全部貨物打包,準備送到2公裡外的頭橋,這全程都只能靠自己背。
  超過自身體重的貨物
  打好包之後,商鋪老闆給周順英遞過來15塊錢,“這麼少啊!”周順英有點不太滿意,“能再多點不?”近乎哀求的聲音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,商鋪老闆直接扭頭走開了。見老闆不再搭理自己,周順英也只是微微地嘆了口氣。“好多時候老闆都會討價還價,實在不行,5塊一趟的,3塊、4塊也背。”周順英說,平時能背150斤以下的貨物沒什麼問題,背太重的貨物腰就會開始疼了。
  將15塊錢折好,小心翼翼放入衣服口袋中,周順英有些氣喘地背起了加重了不少的背篼。商鋪間本就不寬的通道因為碩大的包裹顯得更加逼仄了,身高只有1米5左右的周順英背著比自己身體大出好幾倍的貨物,身形很不協調,緩緩離去的背影有些踉蹌。
  每天近3成“背篼”沒收入
  隨後,記者走訪了市西路平橋巷的聯公勞務管理有限公司,這裡主要負責登記附近市場里農民工的個人信息,核實身份後為他們發放統一的工作服,以此作為他們在市場上“合法”務工的憑證。據該公司負責人周國慶介紹,目前他們已經登記了500餘名務工人員信息,這裡也成了附近市場里“背篼”們的“家”。
  貴州聯公勞務管理有限公司
  在市場找活乾的“背篼”一般都是之身一人,流動性很大。勞務公司會為這些農民工找活兒乾,因為有登記備案,需要找搬運工的商家也放心。在周國慶眼裡,最苦的還是背篼,市場雖然大,但是找活兒的人總比可做的活兒多,“有的‘背篼’在市場里轉悠一個星期都不一定能接到一趟活兒。”據不完全統計,每天都會有2-3成“背篼”因為找不著活而完全沒有收入,“沒活乾就意味著那一天就沒錢吃飯。”
  至於露宿街頭,那都是常有的事。為瞭解決“背篼”的流浪問題,貴陽市救助管理站目前在貴惠路上設置有農民工救助點,專門用來安置背篼一類的外來務工人員,但只要帶上合法證件就可以辦理住宿,但卻遭遇了“尷尬”。由於市西路凌晨就開始下貨,很多背篼為多接活路多賺錢,選擇在附近露宿街頭,而不願意去救助站。“那邊離市西路太遠,有一個多小時才能趕過來,就搶不到活做了,坐車又花錢,更掙不到錢。”一位背篼說。
  採訪手記:做這次採訪,前前後後大概接觸了有10來名農民工,其中大部分是背篼,能有個五六平木板住房的已經算是條件很好,相當一部分則是露宿街頭,這一部分也是最讓人關註的焦點,記者問他們不怕凍生病麽?他們說,來這就是為了給家裡攢錢的,不是來花錢的,生病就不會來,來了就不會病。掙錢養家——背篼們的心愿卑微而朴實,在這寒冷的冬夜,能不能為他們這樣卑微朴實的心愿營造出一個溫暖的環境?
  近日,金黔在線聯合貴州旅游廣播,發起了“為街頭露宿者募捐衣物過冬”,希望可以通過社會的愛心,讓露宿者的冬天不再冷。有捐贈意向的網友可將衣物送到貴陽市雲岩區市西路平橋巷15號,聯繫電話:18984894541周國慶/13608599520張穎。  (原標題:憑體力每天搬3噸貨物掙不回一家人開支 記者探訪市西路搬運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z99yzt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